获奖论文选
发表日期:2014/5/21 0:00:00 作者:王永陆 有1258位读者读过
获奖论文选---人或动物的生存与植物的关系
八(2) 徐涵
前几年,我们家搬进了现在的新房子。刚搬完家的时候,叔叔阿姨们就给我们家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有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吗?”爸爸笑着说:“植物能制造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有不能生存。”用处多着呢.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 验来证明这个问题,来解除我心中疑虑!
星期天,我从宠物店里买来两只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小眼睛一直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珑的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再把鱼缸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着鱼缸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彻底没劲了,奄奄一息的样子。这时,我把包鱼缸的塑料拿开,捉出第一只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把它搬进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中。然后再一次盖上那些塑料。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有看到它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真的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我们老家附近一个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哝哝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呼吸着新鲜空气,人也舒服很多。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所以这两个实验足以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密切的关系。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带着好奇我跑到图书馆去查阅了许多的有关科技的书籍,还上网查询,总结出了以下点: 1、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如果说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几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话,几分钟就可能性命难保,氧气可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呀!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 2、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空气中的氧气不就一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 3、有人做过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既可以用完。
所以,人类和动物能够维持生命,活动时所需要的氧气,必须归功于绿色植物。植物与我们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在此,我呼吁全社会的人们不要再砍伐树木,不要再糟蹋绿色植物了,让植物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让我们永远生活在绿色植物当中,享受它释放氧气所带给我们的新生活!
减轻二氧化碳气体的影响的举措
九(3)郑雨涵
根据研究报告称, 当前世界的目标是全球平均气温与工业化前相比升幅不超过2摄氏度,如果升幅达到4摄氏度,其影响将是“灾难性”的。在过去100年间全球的气温上升了大约0.6摄氏度,报告预测,从1900至210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4至5.8摄氏度。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最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土地干旱,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但令人无法预料的是还有九大产业,如渔业、林业、采矿业、畜牧业、能源业等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因此,作为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关心、去探究延缓甚至消除二氧化碳的严重危害的措施和方法。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个人认为除了各国政府共同达成协定对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限制这一行政办法外,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有效消减二氧化碳的有害影响。
1)对传统产业、行业加大科技改造和创新力度
以交通工具上被广泛应用的内燃机为例,它从被研究出来后就一直为我们提供着巨大的便利,但随着其数量的急剧增多,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其排放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尾气对环境的破坏不可避免,是“全球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很明显,要摆脱内燃机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是无法想象的,但通过一些研究资料可以发现,我们可以从二个层次上对其结构和原理进行研究和开发,一是有人提出的思路:可以在内燃机活塞上改装上一对线圈,线圈内插有一衔铁,分别将一定频率的交流电接入两个线圈,通过调整交流电的频率,来改变两个线圈中衔铁的极性,通过排斥吸引过程带动活塞,其它方面的动作与以往的内燃机完全一样,因此同样可以实现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二是电动汽车的制造,虽然还有很多矛盾和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甚至全世界的长期努力,但其前景非常可观,一旦大量应用来取代传统的内燃机,将彻底消除其二氧化碳的恶性排放,为减缓全球温室效应产生突破和非常实际的效果。目前,国外成熟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进入了中国市场,快速充电设备的社会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加强,电动车的时代指日可待。很明显,通过这样的技术创新,无疑大大减轻了二氧化碳在整个交通领域的出现,而交通行业是二氧化碳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同样,除了交通行业外,炼铁炼钢业也完全可以进行一些研究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各种各样的工厂也是具有技术创新和改造的潜力的。
2)开发采集二氧化碳的新技术,并将其大量实际运用在一些行业和领域中
无论是钢铁厂还是内燃机排放的二氧化碳,我们一方面对其进行技术创新使其最大可能降低外,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采用新的方法,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来收集或者采集它,不让它或者少让它跑到空气中去。例如,炼铁的冲天炉,我们就可以在炉的顶上安放一种过滤装置,使排放的二氧化碳进入一种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装置和设备,这样,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石灰石,产生碳酸钙而被收集起来,当然,排放的二氧化碳还可以通过另外一些方法储存,如干冰形式、增压形式和直接储存形式等等。干冰和普通的冰确实很相像,只是干冰的温度要比普通冰更低(一78.5°C)。干冰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有些工厂,如合成氨厂、炼油厂等,其副产品是大量的二氧化碳,有的公司和行业就可以变废为宝。美国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用二氧化碳做溶剂的油漆,他们采用的办法是:在一定温度下增大压力,使二氧化碳处于气态与液态相互转变的一种状态,这样,就可做溶剂使油漆溶解。
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大量应用在焊接上。CO2焊的保护气体是二氧化碳,保护电弧焊接,既可避免金属表而氧化,又可使焊接速度提高大约9倍。这种焊接方法目前已成为黑色金属材料最重要焊接方法之一。
用二氧化碳与氢气做原料,可生产甲醇、甲烷、甲醚、聚碳酸酯等化工原料和新燃料。
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将大量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采取人为方式收集起来,并且应用到很多需要二氧化碳的领域中去,变废为宝,一举多得。
3)加大绿化力度和范围
二氧化碳对绿色的植物是一种养分,因为绿色的植物含有叶绿体或叶绿素,能将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淀粉或其它多糖体,以提供植物吸收。在农业上,温室里直接施用二氧化碳作肥料,利用植物根部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增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产量。因此,在全球范围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绿化,扩大树木,蔬菜的种植面积,加强规划,也无疑会减少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
4)进行化学和材料的研究
如果将二氧化碳能够通过一些特殊的化学反应,使其发生成分的转变,或者将其应用在某些材料中去,是其从根本上消失,那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了,我深信这样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我们中学生和青年一代将为之努力
气压的奥妙
九(4) 刘子涵
“今日11时36分的天气实况为:1.气温23℃ 2.风向323° 3.湿度92% 4.气压1001.2mbar 5.风速2m/s。”
这是5月18日11时36分南京市的天气实况。预测天气时,我们不仅需要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数据,还要知道气压。天气预报里经常说气压正在升高或降低。气压升高,意味着天气将要放晴:气压降低,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那么,气压是什么?又怎样测量气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准备上网查资料。
原来,气压是与空气息息相关的。过去人们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事实上,空气有各种气体分子组成,而分子都有质量,所以空气一定也有质量。你看,我还做了一个实验证实了这个到呢!
这个实验就是:吹两个同样大小的气球,扎紧后用胶带固定在一个天平的两端,并让天平保持平衡。然后,用针扎破左边的气球,你将发现天平失去了平衡,往右端下倾。由此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左边气球里的空气减少了,右边比左边重,所以下倾了。很显然,空气是有质量的。试想一下,你背着书包去上学,书包很重,背带勒着你的肩膀。走进教室卸下书包,感觉所有的压力都消失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空气有质量,空气逐的重力依然压在你的身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就叫气压。
那怎样测量气压呢?我又想打破沙锅问到底,便去问爸爸,爸爸解释道:“专门测量大气压强的工具有气压计,它有两种:水银气压计和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是最早发明的气压计,它由一个底部开口并装有水银的玻璃管组成。管内水银的上部空间是真空,它的开口端放在装有水银的容器中。气压的大小与玻璃管内水银柱的压强大小是一样的。在海平面,水银柱的高度一般是76cm。气压越大,作用于水银表面的压力就越大,水银柱就升得越高;当气压下降时,水银柱也下降。还有另外一种叫空盒气压计:这种气压计可以安在墙上,它的内部没有液体,而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空盒。这个金属盒对气压的变化非常敏感。气压升高时,金属盒的薄壁就向里凹;气压降低时,薄壁就向外凸。金属盒和刻度盘相连,随着它形状的改变,刻度盘上的指针就跟着转动。
那气压是如何变化的呢?我又想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10本书叠成一摞,你认为哪一本书承受的压力最大呢?是上面第二本,还是最底下那本?前者只须承受它上面的重力,而后者则须承受所有压在它上面的书的重力。
海平面就像最底层的那本书,它受到的大气气压最大。超出海平面的高度叫做海拔。海拔越高,气压就越小。而接近大气层顶部的空气就像最上面的书一样,它承受的压力小,因此气压低。
如果你站在海拔为6000m的昆仑山上,跑上几步,你很快就会气喘吁吁。为什么海拔高的地方,呼吸会困难呢?原来,海拔越高,空气密度越小,气压也越低。而氧气只占空气体积的21%,由于氧气减少了,人体的吸氧量相对减少,所以你会感到呼吸困难。
今天我知道了有关于气压的奥妙,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