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正文
心理课程第四课神奇的身心关系
发表日期:2014/2/6 0:00:00 作者:张丛宝 有832位读者读过
第四课 神奇的身心关系
小故事
满足使穷人变成富翁,不满足使富翁变成穷人。同一件事物,不同的心理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举个例子,一名同学什么都挺好,就是有点懒惰,你如果专盯着他的缺点看,其它的优点视而不见,你就会对此同学产生偏见.很难友好相处,但是你如果懂得人人都有缺点,他这点小缺憾可以容忍,他其他的优点可贵而值得你学习或借鉴,那么你可能与他顺利交往甚至成为朋友,这前后两种态度相比,哪种心理更健康呢?哪种心理更可取呢?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古时有杯弓蛇影,忧虑成疾,现代有焦虑性高血压、胃溃疡、失眠症,所以说健康心理不可缺少!事实上,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即使身体再健康都不能算作“健康的人”.心理的健康水平至关重要,不仅影响你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影响你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
指点迷津
是不是心理没有疾病就是心理健康呢?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心理没病只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最起码的条件。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别人也能信任;对学习满意,与别人相处融洽和谐;他的欲望不会离自己的能力太远,不会妄想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事情;他会妥善地安排适当的学习和娱乐,使自己的生活幸福美满;他不会无由地陷入忧虑和恐惧,对任何事物都能从美好的一面去设想。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心理素质普遍下降。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和竞争的加剧,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明显上升,
90年代的调查数据中,30%左右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初中生占13.76%,高中生占18.79%,具体表现为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人际交往不适,性格不良等。古语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可现今社会的纷繁复杂,进一步升学带来的紧张、压力、竞争、父母师长的过高期望都会影响、冲击我们的心理健康,都可能导致心理困扰,甚至心理障碍。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偶有心理不健康的时候,只要心理健康水平值不低于一定界限,我们都是健康的。一旦低于某个水平值,则应找出原因,积极寻求帮助。总之,真实地去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提。
心理训练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群体,因此有一个特别的心理健康标尺,这把标尺有十个刻度:
1.智力正常,能坚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并保持在一定的能力水平上。
2.情绪比较稳定,可以适度控制自己,成功愉快的体验占主导地位。
3.乐于交往,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有爱心,善良真诚。
4.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与学生的身份相符。
5.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及外界事物,有毅力,言行一致。
6.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7.热爱班级,热爱集体,能处理好与异性同学的关系。
8.能初步适应快节奏的变化,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适应社会。
9.能承受挫折和打击。
10.对自己有一个定位,有理想。
小测试
一、请你仔细阅读每一道题,在你认为“是”的题目上打“√”。在“否”的题目上打“×”,而在有时“是”有时“否”的题目上做“△”。
1.心情总是闷闷不乐,做事效率不高,情绪善变,注意力不集中,健忘…
2.总是担心门未锁好,灯未关,因而检查多次,甚至特地从外面赶回来重检一次才放心。又如把信投进邮筒后却怀疑邮票漏贴,地址写错等。
3.虽然未曾患过结核、癌症或其他恶性疾病,却一直担心会不会染上…
4.容易脸红,害怕尖端的东西,害怕高处、广场、暗室、人群或进入地下道、隧道、窄桥时会感到不安
5.由于关心心脏跳动与呼吸以致难以入眠,或突然感到心脏欲停,呼吸闭塞…
6.一天内总是多次洗手,用公共电话时,不先擦一下总觉得极端不洁而不敢使用。
7.“这么做不知可不可以?”“这样做是否会顺利?”凡事老是这么忧虑不已,以致无法放手去做。
8.有些奇怪的观念老是浮上脑际,自己虽知不应该这样想,却又无法摆脱…
9.离家时从某脚起步,用餐时碗筷的位置,上床时睡具的位置或附近东西的摆放,如有一点不同以往则会心里不安,对电线杆或楼梯的级数总想数数看…
10.尽管四周的人在快乐地取闹,自己却觉得索然无味,没有一点兴致…
二.计分方法:
凡划√的题,每题得2分;划△的题,每题得1分;划×的题,每题得0分,最后计算总分。
三.结果分析:
(1)如果均在4分以下,那么表示心理十分健康,精神也颇为正常。
(2)如果得分在5~7分之间的话,一般可算正常的人。
(3)如果得分在8~10分则表示精神有些疲倦了,最好设法减轻学习任务,或娱乐一下,使心情放松。
(4)如果得分在11分以上,那么恐怕有神经不安症(包括神经衰弱、精神衰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