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12-20-12

您的位置 >> 教育科研>>校本培训>>正文

如何写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

发表日期:2014/4/28 0:00:00 作者:陈道胜 有1267位读者读过

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1.教育叙事

(1)什么是教育叙事

     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

     教育叙事其实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教育叙事的5个特点

     真实性:叙述的是来自己教育实践中已经发生过的教育事件,是真实可信的教育故事,不是虚构的事件。

     人物性:叙述者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情节性: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可读性:阅读者可故事情节中看到教学影像,清楚的把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用内省、比较的方法去解释报告中的问题解决。

     感悟性:叙述作者的体验或感受。

教育叙事的基本框架

        问题产生的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须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

         问题发生的情境:必须有一个鲜明问题或矛盾以及问题产生的具体情境。可以对实际情节进行选择,凸现焦点。要有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描写一般采取叙议结合,即描叙+分析,描叙夹分析。

         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的描述。

         主要内容结构:背景、问题、细节、结果。

教育叙事的写作要求

         必须基于真实教学实践,不能虚构。

         必须蕴涵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学问题”或意外的”教学冲突”。

         必须具有情节性和可读性。完整情节,突出戏剧性冲突,有人物的语言、内心活动,要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记流水账。叙述要具体、生动,讲究文笔的清新优美。不应该是对活动的笼统描述,也不是抽象化、概括化说明,应具体。

         必须具有典型性,蕴含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启迪作用。

          要有问题性,应捕捉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教学冲突,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要有解决问题的过程、采取的方法措施与效果 。

           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

         “我想……”、

         “我当时想……”、

         ”事后想起来……”、

         “我估计……”、

         “我猜想……”、

         “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

         心理描写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2.教育教学案例(及课例)

?         (1)什么是教育教学案例

–     教育教学案例是对包含有解决某些疑难问题,某些原理、方法、策略运用的教育教学情境故事的描述,故事中渗透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展现在教育教学理论、方法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和教师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实践性经验,体现了教师的创造力,搭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教学案例的分类和构成

         教育教学案例一般由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与启示、案例问题几部分构成。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分类。如按校本研究内容分有:

     培训案例

     课堂教学案例

     学校教育案例

     校本教研活动案例

     校本管理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

     区域校本研究案例。

(2)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要素

         背景。案例事件发生的环境和条件。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主题。案例主题是案例所要反映的核心理念和观点。案例必须要有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如是说明如何转变后进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学生思维, 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 。

         案例问题事件:反映主题所含各种问题的事件。

     筛选原始材料;

     描述情景与细节,对问题产生、解决过程中的环境、人物活动的描述,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

         问题解决的效果。

     不仅要说明过程,还要交待问题解决的结果。如教学的思路、教学的过程的描述,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 , 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让读者知道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其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了解。

         诠释与研究:

    多角度的分析;

     受到的启示;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的看法和分析。

     诠释与研究是在案例事件基础上的议论,可有感而发,它能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有待继续讨论的问题。在案例的最后,几个可供思考、分析、讨论的典型问题。

背景的撰写

         交代故事发生有关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

     一堂课的教学案例,就必须有说明这堂课的背景:

         “公开课”还是“家常课”

         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

         是一所重点学校的学生还是普通学校的学生,等等。

     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背景的撰写

         首先,描写你遇到的难题;

         其次,介绍基本情况,如学校类型、学生情况、教师情况等;

         第三,具体、明确地叙述教与学产生重要作用的背景。

         第四,分析教学内容:

     知识点

     知识点在教材中的承接性和延续性;

     清晰准确地描述和分析教学目标;目标应符合相应的课程标准,体现新课程理念,关注对学生能力、情感意识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思路,及其依据如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

案例事件的撰写要求

         凸显主题。

     案例事件要能反映案例主题的某个案例问题。

     在撰写案例事件时,根据主题和问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交代特定的内容。

     与案例主题和问题有关的环境、氛围、人物语言、行为和内心活动要着重写,还要将某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工作原则、活动构想蕴含其中。

内容要真实

         要反映活生生的教学实际,是真实情景,不虚构,不杜撰,不夸张,不歪曲。

         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适当增删一些细节、场景等:

         为了保护正当的隐私权,可以虚构地名和人名(但要在文末注明虚构的部分)。

情景要完整

         把情景交代清楚,目的是:

     说明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条件,以便案例的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从而既能设身处地思考案例中的问题,也能摆脱情境的束缚,去探讨更深层的问题。

     要写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要有问题的发生、过程、结果,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情景要具体,要写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环境、氛围,人物的语言、行为与心理。

取舍要恰当

         情景介绍要主次分明,恰当取舍。

         尽量写好主要事件,精简与主题或问题关系不大的内容。

         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

         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多么复杂,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

         为了引发其他教师的观点碰撞和思维,也为了便于与其它教师间进行讨论交流,可有意选择经常会出现的、典型的、犹豫不决或导致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中的典型事件。

叙述要客观

         写作教学案例的教师必然有自己的观点。但在写作中,只能客观地介绍典型事例,不能直接地提出问题,表述观点,不能流露感情的褒贬。

         要让读者仔细品味,悟出其中的道理。

         对案例事件的描述应是坦率的、中立的,对教师的心理活动、观念冲突、情感等方面的描写也应是个观的。

要揭示人物的心理

         行为是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案例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揭示,向读者展示,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

         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教学案例文本的表达形式

         条列式文本

       “条列式案例”表达规范,易于写作,其结构主要根据教学案例基本要素的顺序展开,其文本形式为:
     导言
     背 景
     案例 主题
     事件和故事描述
     特定问题(案例问题)
     可选择的解决方案(自我反思)
     结 束 语

隐含问题式文本

         包括了教学案例的基本要素,但没有明确地指出这些要素。这种表达方式的文学性和可读性强,具有较为强烈的矛盾冲突,但写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例:抓不住难点的教学真难

案例素材+点评+案例问题

         几乎所有适宜的案例素材都可以采用,但必须有明确的主题,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浓缩性特征,并提出可供思考和讨论的案例问题。

     案例素材可以是:叙事研究报告、教学实录(围绕主题剪裁的片段)、教学设计方案,也可以是报刊上的新闻、特写、报告文学等,甚至可以是上述素材的综合。

     这种案例,既可以是对若干事件、若干人物的多角度描述,也可以仅描述一个事件、一个人物。

撰写案例基本步骤

         ①了解教学背景;

         ②观察教学过程;

         ③课后访谈调查;

         ④资料整理分析;

         ⑤整理撰写初稿。

案例的写作方法

         一是写自己亲自经历的案例,二是采访编辑案例。采访编辑案例是到实地采访、观察、收集一些事实、公开发表的资料和数据后写作而成的,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则可以将被采访者的名字和有关数据进行掩饰性处理。

好案例的基本标准

         ①有鲜明的案例主题。

         ②有清晰的案例背景。

        ③有典型生动的案例事件。

         ④有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分析和启示。

         ⑤具有值得研究的案例问题。

3.教育叙事与教育案例的区别

         教育案例包含教学叙事

     案例和叙事的共同点:

     都是对典型教育教学事件的观察、记录和反思;

     都具有叙事和分析的成分;

     都需要有事件的主题、背景、情节和对事件的理性反思。

         两者的主要区别

     案例的结构必须包括:

         事件背景+事件描述+事件分析+案例启示

     事件分析:直接对事件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

     案例启示:在基于事件本身又超越实践本身的基础上,作一些普遍意义上的理性反思;

     当然事件分析与启示部分融合在一起写也可以。

     案例的反思一定要全面深刻,更强调理性。

         叙事结构只需要:

     “事件(故事)背景+事件描述+扼要的理性反思”。

     叙事的反思可以更感性一些,甚至抒情化一些

         两者的侧重点:

     叙事更强调叙述,案例更强调分析。

     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记录下来就可以了。

     理性反思可以在文中直接表达,往往是即时而发,三言两语,可谓点睛之笔,也可在文末单独成段阐述,也可夹杂在行间,不需长篇大论。

     案例在叙事的基础上必须进行理性的反思,案例只是基础和铺垫,对案例的分析才是重点,它除了对事件本身的直接评点外,还需要归纳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叙事更生活化,案例更研究化。

         叙事研究一般只叙述一个故事。

         案例研究可以对一个事件进行分析,也可以对同一主题的几个事件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中可以同时串联几个事件,然后进行同一主题的分析探究。

         案例写作形式可以:

     事件1+分析+事件2+分析+综合分析;也事件1+事件2+分析。

         叙事强调事件的完整性;

         案例可以是事件中的某个片段,强调局部的完整。

         教育叙事对事件的记录强调形象生动的描述,需要场景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强调情节的生动、矛盾的冲突、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感的渲染,需要些文学功底的。

         案例中对事件的记录可以生动描述,也可以采用白描手法,甚至用说明的形式,对教学片段的案例分析,采用教学实录的形式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