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12-20-12

您的位置 >> 教育教学>>考试评析>>正文

[原创]铜井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发表日期:2015/8/29 9:06:58 作者:俞春平 有1477位读者读过

铜井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组织与阅卷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分别为初一,初二期末和初三的中考。初一,初二考试期间组织严密,教务处统一安排了考务,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务处召开教师会,班主任会,学生会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频繁巡考,统一集中订卷等方式加大对考试纪律的检查,在考试期间未发生的违纪现象。阅卷采取的是初一初二江宁区集中统一阅卷,初三中考阅卷,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二、试卷来源及评价

本次考试,试卷为江宁区统一组织试题,试题难度总体中等,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初三为南京市中考。

三、考试成绩分析:

1.数据分析

初一年级总均分位于全区第15。其中语文22,数学第10,英语第19,生物第3,政治第21,历史20,地理第3

初二年级总均分位于全区第12。其中语文21,数学第19,英语第4,物理第16,政治第8,历史9

初三年级总均分位于全区16。其中语文10,数学第17,英语第24,物理第5,化学第21,政治第8,历史14,体育第10

各班级成绩见质量分析表。

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各班级成绩发展的不平衡。初一年级班级总均分高低悬差30分;初二年级班级总均分高低悬差30分;初三年级班级总均分高低悬差20分,其余4个班差距不大。

2)、各学科间,教师间的不平衡。初一年级各科均分差距较大:数学(高低悬差12分)、英语(高低悬差11分)、地理生物政治(高低悬差3分);语文,历史学科成绩均分差距不大,但是没有特别突出的,领头效应不强。初二年级数学学科高低悬差有11分、英语10分、物理10分,历史4分,语文较均衡但是在全区靠后;政治学科成绩很好。初三年级数学(高低悬差10分)、化学(高低悬差5分),其他学科较均衡。其中语文,物理,政治成绩较好。

四、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层面:

1、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全校的优秀率整体偏低。尖子生不突出,后进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尤其是初一年级。初一年级整体学风不好,学生不懂也不能主动学习。

教师层面:

1.教师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平常的教学态度上。

2.结合平时课堂的反映及考试成绩比较,成绩较差的教师表现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堂无计划性,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时间搭配、教学进度、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规划。二是对基础知识课堂落实不到位,缺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三是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差。

3.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许多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忽视了练习的过程,学生被动学习。

4、课后辅导抓得不扎实。

5.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植于我们的课堂上效果不明显。相当一部分教师固执己见,固守传统。有人来听课是一回事,真正上起课来是一回事,上示范课是一回事,活动过后又是一回事,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很普遍,研究成果在课堂上的巩固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有一些教师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

3.集体备课没有真正有效开展起来。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很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效果欠佳,部分教研组有形式主义倾向。

五、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意见

(一)进一步重视均分的提高。

1、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学校定期召开尖子生培养的专门会议,如学生会议、教师会议、班主任会议以及部分学生家长会。解决好尖子生培养遇到的问题。

2.重视中等生的提高。中等生是教师忽视的群体,他们的成绩很容易提高。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辅导他们,使他们学习更有激情。

3、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实行分层教学,教师要做好补差工作,班级中做好小组帮扶工作。让成绩落后的学生意识到多争取一分就是进步。

4、在平常教学中,要更多的关注后进生。多激励,多谈心。

(二)创新教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要对教学管理各方面检查和反馈的程序等都要明确,不能有盲点。重视抓基础、抓常规、抓平时、抓落实,在务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务实上花功夫。针对本次考试存在的问题,要落实好以下几点:

1.落实好学科教学集体备课制,缩短学科内教师差距问题。关键在落实上下工夫。学校领导要包学科、备课组制度,全程参与,现场督导。

2.抓实推门听课和随堂检查制度,解决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对于听评课,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和对象,提高听评课的针对性。同时提高对教案检查的频率和力度,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教案检查的高频率保证教师备课的高效率、高质量。

3.完善质量分析制度,使分析成果落实到教师、学生的具体行动上。 继续降低工作重心,转变分析方式。建立至下而上的质量分析制度,即:教师、学生作好个人的分析,班主任做好班级质量分析主题班会,各学科开好教学诊断,突出学科点评。特别要强化任课教师对学生学科的分析,分析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学科,分析到每一个知识点,找准学生的问题所在。通过这种由下至上的方式实施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式的分析,从教学及教学管理的角度,诊断出现阶段存在的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归因,反思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4.强化领导包干制度,抓薄弱,促平衡。 强化薄弱学科教学,促进学科均衡发展,切实解决出现的问题。

5.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初一年级,我校要落实好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工作,但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任何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而形成过程中,持之以恒,严格训练,不然将事半功倍。

(三)、深入扎实开展教材、课标、课堂教学的研究。 许多学科教师都普遍感到课时不足,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矛盾很大,许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上拿不准等等困难。面对这些困惑和困难,教师也要通过认真学习新的课标,深入研究新的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通过系统的研究,提高教师把握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来解决这些矛盾。

成绩的差异只是过去,只要我们齐心协作,持之以恒,成绩肯定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铜井中学

                                          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