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争一创”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发表日期:2011/12/12 10:35:21 作者:无 有1039位读者读过
铜井中学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江宁教字〔2011〕58号、江宁教工委字〔2011〕43号)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立足校情实际,紧扣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进一步以“五爱”为统领,深入推进“两促进一营造”,号召全校广大干部、教师在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上同心同德、奋力拼搏,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献心尽力。
二、基本原则
1.立足校情。坚持以校情实际为基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科学发展中心,紧紧围绕学校发展大局,准确研判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深入研究新问题,勇敢面对新矛盾,积极探寻教育规律,大力弘扬“五爱”精神,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突破新瓶颈,用新举措开创学校办学新局面。
2.领导带头。学校领导干部在“三争一创”实践活动中要担负双重责任,既要做组织领导者,推动全校“三争一创”实践活动走向深入;又要做实践先行者,当好创新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带头人,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为广大党员和群众做好表率。学校校级干部在年级组、教研组中建立“三争一创”实践活动联系点,发挥联系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面上工作。
3.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虚心听取群众评价,真正把走群众路线贯穿于“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把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目标追求,激发广大教职工投身学校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统筹协调。把开展“三争一创”实践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和区教育局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推动学校“十二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要求结合起来,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等工作结合起来,以“三争一创”实际成效推动重点难点工作实现新突破,真正把“三争一创”实践转化实现学校普职融通办学转型、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校“三争一创”工作的领导,成立铜井中学“三争一创”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章熙斌
副组长:魏红保 杨 飞 俞春平
成 员:高正国 王永陆 刘国玉 陈道胜 刘仲平 俞成明
四、重点任务
1.科学发展争一流。继续发扬勇于争先、不甘落后的精神,进一步提升发展标杆,加快推进学校协调、持续发展,不断实现提档升级。一是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强健基础。以教职工“岗位竞聘”、“岗位考核”、“教学示范岗”、“五四”优秀青年教师评选为载体,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考核、评聘办法,明确考核、评聘标准,规范考核、评聘程序,积极引导教师塑师德、强师能。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优化培训模式、方式,积极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二是积极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对教育终极意义形成共识,自觉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才规律实施符合校情实际的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化课程多样化”建设,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坚决推进精细化管理,创建“特色有影响、质量过得硬、经验喊得响”的学校。
2.改革创新争一流。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升质量,以改革促进公平,以改革增强活力。一是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注重知行统一,倡导“教学做合一”,积极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内容和方法;改进教育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不断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二是改革创新学校办学模式。以增强学校办学活力为取向,以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为目标,探索普职融通办学管理模式,力争使我校成为市、区普职融通办学实验和实践基地。三是改革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坚持以教职工岗位竞聘、岗位考核、岗位设置、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为手段,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质量管理机制,积极推进课程设置、教学常规、考试评价管理、教学支撑体系和环境建设的机制创新。四是继续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以追求“绿色质量”为核心,坚持“聚焦常态课堂、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完善“一日学习整理”、“每周学习小结”、“节假日同伴互助”等学生自主学习制度,认真落实“课堂教学常规”、“早晚自习常规要求”,提升教学效益,积极打造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多样化”建设,加强综合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加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度,深度推进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
3.和谐稳定争一流。一是积极稳妥地做好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工作。绩效工资关系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的和谐稳定。要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周密地研制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凝聚共识,确保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公平合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二是认真做好学校竣工庆典工作。明年学校将迎来校园竣工庆典,这是学校发展里程碑上的一件大事,是所有铜中校友的共同期待。学校将按照“民主、开放、集智、聚力”的思路,依靠全校教职工和铜中校友,借鉴创新,集智聚力,共同做好此工作,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加大校园技防、安保投入,完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依法妥善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落实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
4.教育党建工作创先进。坚持以学校党建工作“三点一线”工作重点,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一是突出鲜明的教育特点。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校发展中心工作,突出师德师能建设,强化党员干部素质建设,让党建具有实在的抓手和载体,使之相辅相成,真正把“教师为人师表、党员为师之表”的先进性要求落到实处,体现学校党建特点。二是突出青年教师培养重点。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可靠保证,要通过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在优秀青年教师中优先发展党员等工作,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引导青年教师追求上进,奋发有为,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教育人才工作新局面。
五、方法步骤
1.制定方案。学校根据区教育局“三争一创”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开展“三争一创”实施方案,12月上旬学校校长室、党支部将召开实践活动动员大会进行统一部署。
2.学习讨论。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党代会各项决议,学习国家、省市区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组织开展“如何创先争优”、“怎样在三争一创活动中做示范”大讨论,强化党员教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
3.对标找差。对照“三争一创”要求,大力弘扬敢比第一,敢争第一,敢当第一的精神,学校将在12月份选定区内外一些基础可比、方法可学、可追可赶的先进地区和学校作为标杆,深入分析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深刻剖析存在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落实方案,积极营造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的创争氛围。
4.公开承诺。党员干部要做规范职业道德、推进课程改革、落实“五严”规定、拒绝有偿家教的标兵和模范,同时要带领和引导广大教职工积极跟进。党员同志要佩戴党徽、设立党员先锋岗,亮明党员身份,公开做出承诺,并通过校园网、博客、橱窗等媒介公开承诺内容,接受群众监督。
5.评议整改。以提升群众对学校的满意度为目标,根据上级党委提出的“党员自评、行政讲评、组织点评”“三评”工作要求,建立学校“三争一创”活动成效评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点评争创活动开展。承诺兑现情况,并及时反馈评议结果。结合年度工作总结、年度述职等时间节点,以及学校评教活动,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抓好各方面意见的整改落实,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六、活动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三争一创”实践活动是市委对江宁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和期待,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内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学习,自觉实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开展好“三争一创”实践活动,为学校发展尽心竭力。
2.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橱窗专栏等载体,大力宣传学校“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经验做法和实际效果,深入宣传“三争一创”活动先进典型,认真开展评先评优活动,努力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3.加强考核激励。学校将客观公正地对“三争一创”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切实通过自评自查自纠,达到持续改进工作、深化活动开展的效果。学校“三争一创”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将建立督查考核机制,通过采取座谈会、经常性督查、随机督查视导等形式,对全体党员干部“三争一创”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级、培养教育、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激发广大党员干部“三争一创”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4.把握时间节点。学校将在12月1日召开动员会,完成活动部署,结合明年学校工作计划的制定,开展第一轮的对标找差工作,于12月20日前以有效方式将整改方案向校内外公布。学校开展“三争一创”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将根据活动推进情况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时间节点,每季度对“三争一创”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一次汇总和评价,督促活动全面深入开展。同时,各位党员干部要把“三争一创”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以“三争一创”实践活动推进各项工作,以各项工作的新进步检验“三争一创”实践活动的成效。
江宁区铜井初级中学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二0一一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