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育科研>>正文
重视“导” 关注“学”
发表日期:2012/11/5 10:52:28 作者:陈道胜 有934位读者读过
重视“导” 关注“学”
随着期中考试的临近,铜井中学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加强对教学“五认真”的检查和督导力度,重新认识和反思教学,引导广大教师对导学案进行重新审视,做到精心设计,科学使用,真正发挥导学案的“导”的作用和“学”的效益。把校内公开课研讨和文本学习结合起来,把活动和思想认识的同步推进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一.认识和反思不足:
1.部分学科导学案编制存在粗糙,不合理,不够细致。
2.有的学科把导学案变成了另外一种练习册,重视简单的训练,缺乏具有趣味性、创造性、活动参与性的问题的设计,缺乏针对性的合乎学生认知需求的情境预设。
3.导学案的设计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没有从学生的主导型出发,从而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或者过程缺乏参与性,成效不高。
二.亮点进行放样:
1.某些学科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规范,导学内容及集体备课活动扎实有效;部分学科导学案的设计合理、科学、有效,教学目标清晰,教学内容定位准确,大纲、教材、考点、学科能力等都能准确定位。
2.个别学科课堂教学过程实在,教师基本功扎实,训练有效,个别学科教师爱岗敬业,好学认真,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的参与讨论,而且是基于真实性问题的讨论;各个学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掘、挖掘。
3.有的备课组管理到位,活动正常,备课具体内容统一细致,导学案规范统一,训练一致,过程扎实,备课组活动能够植入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频繁,部分教师注重的导学案的反馈训练。
4.部分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关注潜能生的提高,具有针对性的计划和活动记录;部分教师的课件设计十分充分,课件的使用语书本知识的整合,以及利用课件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运用到位,并且个别教师上课富有激情,对于学生的学习怀有热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整改建议和措施:
1.学科教学对每节课学生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抓在手上,定准抓准,实践在课堂活动中,课堂流程,动态生成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习题设计需要注意难易度,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课堂上一定要呈现有价值(符合学生认知,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兴趣、易于调动积极性、易于启发思维、易于调动学生说和想)的思考问题,把远离学生的枯燥的知识变成与学生相关很接近的实际问题,把这样的问题呈现给学生,侧重在思维价值的培养上。
3.针对学科的特点,教师要设计不同类型的适合学生课堂需要的、实在有效的导学案,教学流程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和学生的成长,切记不能忽视兴趣和学科能力的培养,导学案一定要把教学流程显示出来,要把备课中要展现的亮点凸显出来,课堂教学还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导学案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用实际有效,能够引起兴趣的实际问题,贴近学生生活的有意思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来推动导学的过程,多从育人(德育)的角度来设计导学案,不要能只用知识和考试的角度来设计导学案,否则课堂教学将变得枯燥,久而久之学生会厌烦。
4.考查学生的思维可以用多种方式,不仅仅是用多少知识,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上多下功夫,多媒体运用上也是一样,要学会资源整合,把客观信息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有机地融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