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力量尊重个人价值
发表日期:2010/9/19 8:57:40 作者:无 有908位读者读过
团体力量尊重个人价值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排座位”是什么?
是一项班级工作,是班主任的一种管理措施,是学生接近或疏远某些同学的一条途径,是奖励、惩罚或关照,是心里的满足、喜悦、兴奋、委屈、不满、愤怒等感受的来源。
“排座位”会让老师、学生、家长头疼吗?
也许会,如果老师不曾细细地揣摩它,只是把它当做一种控制学生的手段;也许不会,如果老师能树立自己的教育哲学,并使其成为“人性化哲学”、“艺术化哲学”。就像李老师所说的,“其实排座位,也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什么是教育?就是以一个人的心灵去精细地接触另外一个人的心灵。我们一定要琢磨学生在想什么,才能解决排座位中遇到的问题。”
人是群居动物,从出生开始便生活在家庭、氏族、部落、学校、社区、社会以至国家中。早期,在人与天争、与物争的时代,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有赖于智勇双全的领导,整合成员,发挥群体力量,创造有利的生存环境。现代社会,人们更关注团体中每一名成员的参与性、自我开放程度,以及彼此间的情感与互动关系。团体是一个生命空间,是一个心理场地,团体的有效发展依靠每一名成员的人格发展与行为改变。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场所,师生在此团体内教与学、成长与发展。生活在这个团体里,学习在这个团体里,工作在这一团体里,老师与学生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团体的影响——不论他知道不知道,愿意不愿意。在团体中,他不得不受团体的支配。这种团体的力量塑造了个人的态度和价值,也影响了他在班级中的各种活动。所以,要了解一个人,最好从他所属的团体去了解;要改变一个人,最好用团体的力量去改变。于是,就有了“班级经营”的概念,亦即“教室管理”。
班级经营以对学生心理需求与学业需求的了解为基础,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鼓励运用学生的同伴动力去实施班级自治。学生本是教育的主体、班级的主力,故一切教育都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与发展,教师有义务塑造、提供一切有利的学习环境,也有责任去改善、排除一切不良的教育条件。即实施“动力式教室管理”——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策略与方法,促进教室动力,创造正向的教育环境,以利于师生的教与学行为,达成教育的功能与目标。
排座位是“动力式教室管理”的一个内容。因为,一个班级的座位安排是否适当将会影响班级内学生的人际互动、学习效率及班级气氛等团体动力。
有效能的老师,会深入理解选择理论的观点:一切行为之下都隐藏着某种目的。我们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一个或多个我们与生俱来的基本人类需要的——生存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获得权力的需要、自由的需要、乐趣的需要。
有效能的老师,会充分体会班级这个心理团体的意味,充分体会每位学生都有被爱的欲望,用公平、公正、有弹性的态度对待学生,避免因排座位带给学生心理压力或忽视学生个别需求,让学生的不平衡心理暗暗产生,甚至在学生中相互感染,最终形成一股负性力量,冷嘲热讽、孤立排斥,李娜因此选择离开,而她的同学亦感觉“很受伤”。
有效能的老师,善用班级团体领导者的各种权力,发挥正向动力,对每个学生负责,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就的动机,如清华附中的吴真和她的同学就在班主任赵老师的带领下共同营造出了浓厚的学习气氛,没有人对座位挑三拣四了。
排座位一事,不大,却牵连教室里每个人的心;不小,却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侧面。要想获得皆大欢喜的结局,可能就要思考,与人的天性合作的教育方能使每一间教室都能拥有春风般的温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