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12-20-12

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计划总结>>正文

江宁区铜井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发表日期:2007/11/21 8:16:33 作者:无 有1330位读者读过

江宁区铜井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工作以区教研局及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继续坚持“以改革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信誉,以特色创品牌”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以“关注学困生”、关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工作中心,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过程管理,开展“质量管理年活动”,深入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开展务实、新颖、活泼的教研活动,坚持走校本自我培训之路,创设优良的教师发展环境,引领教师主动发展;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宗旨,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的精细化水平,强化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造就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创造让学生开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教育氛围。

二、工作目标:

     1、初三中考均分达到区教育局下达的指标,力争超过。

2、初三升学率要提高10%-15%,江宁高级中学达35人。

3、初一至初三期末总均分达到区前十位,部分学科力争进入前五位。

三、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1、加强教学环节的督查与指导,实现有效教学、精致管理。

      ① 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全程管理。研究落实和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 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精细、方法要灵活;训练要及时、容量要恰当;辅导要及时、针对性要强;测评要科学、难度要适中。进行有效教学,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要提高质量,备课是前提,上课是核心,作业布评是保障。

   ② 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本学期主要强化四方面督查:一是教学计划的督查,二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督查,继续实行课堂教学示导制,三是对教师备课的督查,四是对学生作业的督查。通过督查,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强化教师备课、上课、辅导、考试、教研等工作流程的管理,突出精细化管理和实效性管理。切实做好教务常规统计、检查,常规考核坚持量化,用事实说话。

  ③ 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指导。毕业班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中考备考工作,抓早、抓细、抓紧、抓实。形成由校长宏观指导,教务处统一组织、班主任全面协调、各科教师具体落实的集团作战模式,努力把个体劳动转化成群体效益。切实落实目标任务,强化质量监控,进一步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确保我校在各项考试中实现最完美的超越与飞跃。重视中考信息的收集利用工作,与兄弟校建立信息交流关系,组织各科教师加强对中考动态的研究,在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训练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复习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

2、因材施教,推动优等生、带动中等生、减少学困生

要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平等相待,要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因材施教。要帮助和指导学生按照适合自身特点的方式学习和发展。对于理解能力差、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要及时补差,加强辅导。对于理解能力好、基础扎实的学生要加强提优。通过抓两头促中间,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3、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保证学科均衡发展。

倡导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保证学科均衡发展。一个备课组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相互信任,相互协作,可以提高备课组的整体效益。与此同时,学校还抓好学科间的协调。坚持下好一盘棋的整体策略,打好整体战。学校在对各学科时间总量投入上,注意平衡,不挤不占。对薄弱更是加大投入和帮扶。力求各学科协同发展,共同提高,从而提高我校整体教学质量。

4、进一步抓实学风建设,加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力度。

初中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在初中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

5、进一步加强三组建设,重视三组职能的发挥。

首先要规范年级组管理,明确年级组长的职责。进一步落实各年级组工作目标,采取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策略,依据学校的各项考核方案,在“严”字上下功夫,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做事件。年级组长要协助分管领导、各处室抓好年级组的各项常规工作。年级组长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工作当中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要团结组内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第二、各教研组要以务实教研为宗旨,带领教师加强业务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信息交流。各教研组按规定开出一定数量的公开课、研讨课和示范课,可以根据本组实际拟定评课标准,开展客观公正的评课活动,教研组每周要有活动记录,期末要有教研总结。第三、要充分发挥学科备课组的作用,备课组长是该学科的骨干,要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负责,组织和带领本学科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好备课组工作,带领本组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分析考纲,制定计划,统一要求,安排活动,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争创江宁区先进备课组。

6、以教科研为生长点,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① 强化教科研意识。教师应当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反思者和实践者,要力争做到“三结合”,即教研与教学相结合、教研与考研相结合、教研与学研相结合。教师要认真分析和梳理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强化问题意识,突出“研为学用”的目的性,努力把问题转化为课题。教师要在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失,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②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年级组要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形成新授课、复习课、评讲课的基本教学模式。鼓励广大教师应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勇于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深入开展以“自主—合作—探索”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有效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切实做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严格规范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③ 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教研组、备课组要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认真评课,取长补短,使教师在上课中得到锻炼,在听评中得到提高;同时要加强跨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教学思路,促进学科整合;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在全校兴起课堂教学研究的热潮。

④ 要认真填写教学后记,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的基础,是教学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它们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教师要及时总结经验,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撰写反思日记、教学案例等。

7、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增添活力。
   ①深入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要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实施“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师校本研修,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自学与骨干带动结合,自我反思与专家引路结合,任务驱动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校本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一是发挥学校自身骨干教师的资源优势,二是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一些专家到校讲学,三是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学历进修和教研教改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听讲座、外出参观学习等各种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从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倡教师每学期订一本教育教学杂志,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青年教师需上报一篇有质量的读书笔记。
    ②积极开展“蓝青”工程,推动新教师成长。我们将进一步抓好青年教师培养和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本学期继续推进“青蓝结对”工程,落实新老教师结对互学传帮带制度,要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为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创设成长条件,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青年教师必须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指导教师要对青年老师给予切实的关心与指导。师徒要经常沟通交流,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每学期师徒互动听课不得少于10节。本学期继续开展新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和基本素质大赛,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和提高构建平台,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③大力推进名师工程,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本学期学校将成立青年教师发展班,我们将通过修订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和制定考核细则等举措,创造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尤其要加强培养一批教学能力强、教科研水平高的骨干教师,为他们专业成长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定调子。同时要开发现有的师资资源,充分发挥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要促进他们提升层次,提高知名度。

总体而言,在新形势下,教务管理层应与时俱进,办学理念能与时代同步。时代在发展,教育竞争会更加激烈,今后,我们要把握好“课改”这一机遇,进一步积极探索提高学科质量的新举措。立足课堂,面向全体,着眼发展,着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科学地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促进我校教学质量质稳步提高。

 

江宁区铜井中学教务处

                                     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