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12-20-12

您的位置 >> 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正文

让孝道文化走进校园

发表日期:2012/2/24 9:34:09 作者:无 有2263位读者读过

让孝道文化走进校园

南京市江宁区铜井中学  侯义良

源远流长的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是几千年来民族伦理道德的精华。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敬父母,尊长敬老,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见多少?”现今独生子女多,从小娇生惯养,不敬父母,把年老体弱的父母视为累赘,甚至辱骂、殴打、虐待老人。孝道观念之所以在年轻一代心中淡薄,关键是若干年来在道德教育上的放松。所以我们今天要恢复“孝”在人伦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有必要要把“孝”写进教材,让“孝道文化”走进校园,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根据学校领导的安排,我编写了校本课程读本《孝行天下》,作为学校孝道教育的基础读本,目的就是把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意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让学生树立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习惯,同时我们还特地安排时间开展一系列孝道教育活动。

一、品读古今孝道经典

古今孝道故事是天下百姓“行孝”实践水平的高度体现,又是历代推行“孝”道教化的活教材。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校本课程读本中选编了有关孝道故事,如:考叔“纯孝”感庄公、缇萦至孝感文帝、李密陈情报祖母、花木兰代父戍边、岳母刺字、朱寿命千里寻母、黄香温席、孝敬父母的毛泽东、朱德《回忆我的母亲》、陈毅为病母洗尿裤、孝子孔繁森等。让学生明确孝道的内涵和起源与演变,懂得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能升华人际关系、完善人的品格。选读部分健康有益的孝行经典:《孝经》、《弟子规》、《二十四孝图》、《劝孝歌》及《论语》中有关孝道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今孝道名贤的语录和具体事迹以及普通百姓孝行事迹。把学校每年评选的孝敬长辈好少年的具体事迹列出来供学生阅读,了解自己身边的“孝星”。了解一些有关敬老爱老的法律法规,明确孝敬长辈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这样从古至今,从伟人到平民百姓到身边的同龄人,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别“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和发扬。

二、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孝道教育

我们有效地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开展向父母长辈谈心解忧愁、做好事分担家务,进行节日问候,与父母同庆生日,向长辈奉献小礼物、问寒问暖等活动,既做父母的子女又做父母的帮手,还要做父母的朋友,体现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尊重之情。结合“老人节”和节假日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用省下的零花钱为老人买上营养品,用自己的双手为老人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用自己童稚的心向老人祝福;用自己甜美的歌喉、优美的舞姿向老人们献上一台台文艺节目,使老人们犹如回到了家,回到了童年,也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初三年级(1)班“孝敬长辈好少年”王舒璇说,第一次给父母洗脚,一开始都有点难为情,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去做。当我用手抚摸一双整日里在田间劳作、有些粗糙甚至长满厚厚的老茧、深深的裂口的脚时,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养育的艰辛和母爱、父爱的无私与博大,也为以前的不懂事感到内疚。在今后的日子里,要多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在学校里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学生给家长洗脚,看似简单,但在家庭中的震撼是强烈的,“举手之劳,却有点惊天动地”。它不但教育了孩子,也教育了父母。一位家长在信中写到:“我本人深感惭愧,虽已过而立之年,虽已为人之父,却没有给老父母洗过一次脚。愧疚之余,我不禁赞叹这道‘家庭作业’出的好,就让我们这些成年人也‘从我做起’,给父母洗一次脚吧”。

三、评选“十大孝敬长辈好少年”

每年开展一次“十大孝敬长辈好少年”的评比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悌要求,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悌的典型事例,让学生自己在生动、具体的故事中接受历史名人、伟人的好思想、好品德,使之感情上产生共鸣,并使之转化为学生的美德行为。充分发挥家庭、社会舆论作用,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的形式,面向家庭,面向社会进行调查活动,了解学生在家庭、社会的表现,是怎样孝敬长辈的,以促进孝悌美德的形成,并付诸于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在实践中学校、家庭、社会在三位一体,要求学生在思想上树立孝悌的观念,在行为上学会关心、尊重父母等。利用节假日、纪念日等为父母及长辈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每学期利用主题班会,进行自我汇报,请家长召开座谈会、学生座谈会,进行他评,在此基础上全校进行总结评比出“十大孝敬长辈好少年”,并将事例进行公布宣传。我校首届“十大孝敬长辈好少年”评选活动于九七年二月开始,十几年来,这项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也受到了舆论界的高度重视。我们的孝道教育既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又能使学生沉浸于美德熏陶,铸造了学生的灵魂,也进一步优化了教育氛围。我们力争让每位孝敬长辈好少年就像一朵盛开的花,让他们的美丽和芬芳影响和感染周围的人。为将这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孝行天下》,创办了“孝报”,“孝坛”,“孝刊”等多种栏目。

四、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孝道教育

1、以孝敬长辈为主题,办“孝道”专题墙报、黑板报、橱窗;悬挂行孝名人画像、行孝名人名言;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利用校园网播报学校孝道信息和学习感悟;利用闭路电视组织学生观看与孝道有关亲情教育片。使整个学校充满浓厚的孝道文化氛围和行孝教育气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孝道文化教育。为使孝道文化教育规范、全面、科学、有效,学校积极拓展以校为辐射源,从学校向家庭、社会传播的工作思路,使之事半功倍。

2、定期召开“孝道文化”主题班会,开展以“我们怎样报答父母”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父母血汗钱来之不易,深深体会长辈为自己付出的爱。每次的“孝道文化”主题班会的演讲,台上、台下都能形成共鸣,整个活动在感激父母、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情感氛围中进行,很多同学听着其他同学的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乱花钱、乱丢食物以及吃零食的现象极大减少,而学习风气比以前更浓厚了。很多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的父母写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封家书,信中洋溢着子女对父母浓浓的敬爱之情,表达了子女为报答父母而决心刻苦学习的铿锵誓言,大部分学生周日回家都能为自己的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生细微的变化使家长倍感欣慰,全校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孝道文化氛围。

3、开展以“孝”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要求学生能了解父母的职业、工作量、业绩和收入,讲父母的艰辛和爱自己的真实故事:能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讲父母对自己的期待:了解父母孝敬长辈的事迹,讲自己的体会。针对调查问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为学生“行孝”立规矩。①每天上下学打招呼。②长辈下班要说“您辛苦了”。③长辈生日要主动问候送小礼物。④让食,饭后要主动收拾餐具。⑤每天要坚持做家务。⑥按时上学、努力学习、独立完成作业,不用家长督促。⑦长辈生病,侍奉、作简单饭菜、问候安慰。⑧主动与家长交谈、商量、不发小脾气。 ⑨不到不宜去的娱乐场所、网吧,不做坏事,不让家长操心。⑩父母之间发生矛盾,要懂得调解。这些规矩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我能行”,使孝道教育的成果得以初步显现。

孝道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几千年来,孝敬长辈的思想情感、生动的典型事例陶冶了许多杰出人物,熏陶着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就是从“孝”中产生出来的,没有孝谈不到教育,孝是一切伦理道德的根本,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一所农村中学当校长,那所学校校门的墙壁上挂着一幅标语,上写五个字:“要爱你妈妈”。有的人看到之后很不理解,问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科学呢?苏霍姆林斯基回答说:“如果一个孩子,一个中学生,连他的妈妈也不爱,还能爱别人、爱家庭、爱祖国吗?”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家庭伦理道德同爱祖国的高层次道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学校开展孝道教育,可以使学生继承我国世代流传的尊老爱幼、孝亲尊师等方面的传统美德,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对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和意义。孝道教育是长期的,也是艰巨的任务,我们会坚持不懈地研究孝道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将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