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12-20-12

您的位置 >> 德育天地>>计划总结>>正文

《新环境下提高乡镇初中课堂教学效能的实践与研究》

发表日期:2011/12/6 13:23:09 作者:无 有1025位读者读过

我校于2006年下半年正式进入了《新环境下提高乡镇初中课堂教学效能的实践与研究》的实施阶段,经过阶段性的探究,课题研究终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突破,从2009年开始至今铜井中学正处于原址翻扩建工程的关键期和困难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形势严峻。“人要有足够的压力,才能超越巅峰”,也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围绕教育教学效能这个课题规划的基本思路,扎实开展研究工作,反思不足,寻求突破,终于达成了铜井中学教学成绩的历史性突破,当我们沉静下来,回顾几年来的工作,那些不足为道的做法和实践,成就了我们对教学效能的憧憬。

一.直面现实,对学校的教学效能进行全面评估

每学年开学之初,教科室对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内心需求以及学业上的不足;我们把握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诉求;了解了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不良倾向以及存在的困惑。

1.对学生学习效能的调查分析,为我们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2.对教师教学效能的调查分析,为我们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开展业务学习提供了依据。

3、对学校管理效能的调查分析,为我们实现人性化管理,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寻找到了突破口。

二.扎实提高学生学习的效能

基于学生的现状,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在教学实践中耐着性子,逐个解决,紧盯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紧发条,适时驱动,不断为学生的进取注入动力,具体对策如下:

1.亮化目标,展示目标,让目标贴近学生实际。为了激励每位学生在学业上能够进步,我们要求学生把自己在学习上的目标进行展示并张贴在教室里,时刻激励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目标,让学生的学业目标变得实在。通过目标激励,不仅让优秀学生有了危机意识,而且让多数学生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到学习目标上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分层推进,分头开展引导工作,让每位学生感受到希望少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任务难以完成,有些时候,教师也只能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敷衍了事。若与之认真,反而让自己难堪下不了台,对此,我们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分别了解这些学生的具体情况,为这些学生把脉,并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认真分析,既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又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然后分层谈话,分头开会,从学校行政到每位任课教师,带着转化的目标,带着具体的引导任务去开展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及时解决,绝不留任何缺漏。

3.帮助家长树立信心,为家长描绘孩子的未来。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困生往往是家长失控,教师难控的,更可怕的是家长以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进取心,比如学生厌学,比如上课几乎不听,作业不做,比如考试时选择题乱写,主观题一个字不写,凡此种种,无不跟家庭有关系,为了取得家庭的支持,每学年我们先后开展3--5次的学生家长会,让每位家长了解广大教师的苦心,让每位家长知道自己孩子的实际状况,把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的愿景变成实际行动;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每年我们会为家长进行《如何做懂行而有技巧的家长》的专题讲座;在临近中考阶段,我们会组织初三学生家长开展《和孩子一起品尝冲刺的滋味》的交流,在中考冲刺的前几天,我们会对毕业班学生做题为《再往前迈一步》的动员会,用学生代表发言、老师发言、领导的讲话不断激励学生,每次热烈的掌声证明我们的每个细小的动作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三.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开展有效合作,寻求突破

基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多次召开行政会,以及不同层次的教师会,商讨和研究对策,努力矫正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商讨对策的过程中,教师们畅所欲言,献计献策,领导班子更是身先士卒。主要对策如下:

1学习求勤快,不足敢于改

首先、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其次、加强教师对教材理解能力的研训。

第三、关注相互学习,注重积累经验。

2.资源必共享,合作当愉快

首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

其次、开展生动有效的相互学习活动,摈弃教研活动中的形式主义,杜绝走过场。

第三、以相互听评课为抓手,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

3.过程讲精致,教学重实效

(1)科学反馈,分类提高,难点突破。稳住并扩大优生队伍,尤其关注待优生的思想动态。帮助每个学生制定奋斗目标,确定追赶对象;加强对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切实做好转化工作,确立平时教学不留“死角”的补差理念。从而有效地保持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加强教法研究,提高常态课的效能。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彻底改变“灌输”教育,加强学法指导。

(3)齐抓共管,群策群力,提高综合管理效能。

①行政领导蹲点一个班级,一个学科,帮扶若干个思想后进生,与考核挂钩。

②班级推广小组管理模式,德育处进行常规管理考核,并进行推广观摩。③教导处进行教学效能的视导与监督,实行常态化管理。

④建立家长联系簿,监控、调动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⑤加强年级组文化建设,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人的积极性,我们在校内开展争创“和谐团队”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加强教师思想建设,形成团结向上、自信的团队氛围。

四.对课题研究的部署有条不紊

1、思想认识方面: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我们认识到该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领导重视,群众参与,培训、学习、反思、经验提炼等环节紧紧相扣。

2、课题管理方面:不断完善课题研究奖励机制,形成制度、专人负责,分工到人,从立项到研究成果的总结,关注过程,注重实效。

3、研究经费投入方面:加大经费投入,无论是培训经费还是科研成果奖励,幅度都有前所未有的提高,鼓励教师参与研究。

总之,围绕教育教学效能的提高,我们根据课题计划的安排,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从外部环境的营造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从课内教学效率的提升到校外教学因素的优化,我们始终把效能作为评估我们工作结果的依据,由于我们的辛苦工作,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已经跻身于全区前列,2007年全区第七,2008效能评估为区先进学校,2010年全区第五,中考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我相信,有春播秋种的人生意象,定会出现春华秋实的绚丽景象。为了能把良好经验在新的阶段大力推广,需要专家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提炼和指导,以进一步推动学校的长足发展,也为我们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把课题研究转化成教育教学生产力。 

 

                                               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