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12-20-12

您的位置 >>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正文

思想品德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发表日期:2011/12/6 14:04:37 作者:无 有1421位读者读过

江宁区2011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课题名称

思想品德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界定及课题名称解读

1. 思想品德主观题:相对于客观题而言,近几年中考试卷题型相对固定,主要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相对于单项选择题以外的题目,也说成非选择题,我们把它称作主观题;思想品德主观题就是考查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知识和能力的非选择题。

2.解题方法指导:是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运用学习方法的简称,它是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学习书本知识,进而形成技能,学会学习,学会解决学科问题的过程。

3.思想品德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是指针对我市思想品德中考开卷考查的实际,基于思想品德开卷考试的条件下,思想品德学科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生运用学科学习方法解决思想品德主观应用题,进而形成学科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学会学习的过程。

 

课题的理论依据或相关政策依据

 

1.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这就给我们指导学科学习方法提供了政策依据。

2.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经验: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的“认知发现说”认为学生不能被动接受知识,需要成为学习的主动发现者,现代教学除了注重知识的价值以外,更强调能力及方法的价值,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学会知识,也就是学会学习。

3.方法论思想: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引入到学习当中,就是要求学习者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从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效果。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课题研究的背景:

1.随着南京市思想品德开卷考试的不断深入,学科方法的指导显得十分重要,以往闭卷考试影响下的学习方法早已经不适应时下的课堂教学需要,重视学科方法的指导是目前思想品德教师的必然诉求。

2.多年来开卷考试反馈的结果显示学科方法是影响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平时的检测还是重要的学情调查,每次反馈的结果都有“学生思想品德学科学法缺失”,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思想品德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法指导已经成为学生提高学习有效性的必然需求。

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法指导有利于推动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时下,我国正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重要的是改变教学的行为方式,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思想品德课堂要真正实行开放,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就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古人云“学贵有方”达尔文也曾强调,“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思想品德学法指导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方”和“法”。

2.学法指导能够助推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深入: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学法指导通过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使学生掌握学习学科书本知识的基本技能,还能够让学生领会方法策略,进而主动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方法和能力。

3.学法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掌握了学科学习的方法,比如思维训练方式,语言组织能力,解决学科问题的思路等,能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纠正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的目标

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研究旨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结合具体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际,指导学生掌握思想品德学习方法,包括文本解读方法、学科思维方法以及学科表述方法等,教给学生学习有关思想品德知识的策略,让学生更加顺利地进行学习,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课题研究的内容

思想品德学科学习方法和思维训练常识的指导与领会: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向学生系统介绍学法知识,让学生对具体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掌控与运用,具体做法包括:开展学法专题介绍,根据教学实际开展某项学习方法的专项训练,粘贴和解读学法常识,结合具体问题对学法进行点评和剖析等,针对开卷考试两个方面的题型,重点对学生进行客观题解题方法和主观题解题方法的指导。主要包括:

①解读文本信息的方法。②解读题目指令的方法。③整合信息材料的方法。④语言组织的方法。⑤不同题型解题规范和思路等。

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2011.5—2011.6):研究准备阶段。论证课题,做好课题申报的有关工作;开展本课题及相关理论学习,收集编纂理论学习及经验总结参考资料;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

2、第二阶段(2011.7—2012.3):研究实践阶段。结合政治教学实际,开展课题实践和探究,总结教学经验,撰写论文。

3、第三阶段(2012.4—2012.5):研究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

研究的主要方法:

1、用文献法进行学习方法的理论搜集和学习研究。

2、用行动研究法对不同学生学习方法和经验进行反思与总结。

3、用经验总结法对思想品德学习方法尤其是解题方法进行再认识,再提高,借鉴外校和优秀教师的有关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对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分析总结,测验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条件:

1.南京市中考思想品德开卷考试的进一步深化。时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需要广大教师构建以能力立意的学科能力培养,考试方式的改革推动着教师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必然要求教师深入细致地开展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

2.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经验的提升,尤其是关于中考反馈分析以及学科教研活动,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学科反馈的结果和学生存在的培养误区促使广大教师进行学法的指导,必须加大学习方法指导的力度。

3.学校常规的教学视导,对课堂教学的监督与指导,让学科教师在方法指导上有了明确的要求。

4.个人从事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工作,长期坚持课题研究,不间断的学习和培训,以及组织教师学习和提升,让个人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基础。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对创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新的模式,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关注学习过程的生成具有推动作用,有利于打破传授式的教学方式。

2.对于建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3.对全面提升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质量将产生直接的助推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开卷条件下思想品德学科的能力考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学科中考成绩。

 

所在学校意见

 

 

 

 

区教育学会审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