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课改东风 撑起师生前行的风帆
发表日期:2010/12/2 9:19:20 作者:无 有1421位读者读过
借课改东风 撑起师生前行的风帆
江宁区铜井初级中学 章熙斌
记得一位在国外从事教育工作的同胞说过“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三个条件,一是聪明,二是勤奋,三是有个自由和谐的教育氛围,中国人不缺前两样”,作为教师,当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重新“扫描”时下的课堂时,我们仍会发现许多“盲点”; 回顾新课程带来的变化,老师们有着太多探索的艰辛,些许茫然也早已经在“冲浪”的过程中被荡涤一空,更多的是在尝试中所获得的进步与感动,其实,我们正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成长,我们应当志存高远,通过课改实现师生的双赢。
一、课改需要专业引领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研究教学必须从学习开始,要让大家都行动起来,学校才能生机无限;走教改之路,必须把重点和突破口放在对教学理念的引领上,领着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奔跑,对课改来说,我们缺乏的不是信息技术,而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为了让每个教师都能“动”起来,我们着力通过培训和学习来引领广大教师,让教师快速搭乘“课改的龙舟”。
1、关注课改理论的学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了高效课堂22条、导学案编制与设计的要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与要求、新课堂学生展示的要求等等,教师只有把课堂掌控能力提高到教育智慧的高度,“动态生成”的新课程理念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变成现实。实现这个高度,不学习不行。
2、开展“请进来”与“走出去”的研习方式,激发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请进来”:学校积极承办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由我校青年教师与市、区名师同台亮课;邀请名师和教育专家到我校开展培训和讲座。“走出去”:组织骨干教师到外省、市观摩听课、听讲座;组织本校教师到课改试点学校开展学习研讨;组织毕业班教师到先进学校开展对口交流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提高教师进行课改的动力和责任心。
3、成立青年教师发展班。为了使三十五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熟、成名,学校专门成立了青年教师发展班,举办新教师座谈会,从学校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角度鼓舞和激励新教师。为年轻教师的发展指明方向、明确任务,变自由成长为有计划的培养。
4、定期进行校级教学经验交流。学校让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做经验介绍,宣传和推广身边的典型;让在课改中敢于创新,大胆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师上示范课、开讲座,为教师树立改革的榜样。
5、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面对新课改,教师们的表现也是参差不齐的,为了使学校整体得到发展,也为了使新分配的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改发展的需要。每学期开学初,在教师大会上签定师徒结对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并在学期结束时进行考核评比,评选出优秀的师徒对,给以表彰。
6、开展“同课打擂”活动。为了展示教师个人风采,为了激发教师竞争上岗的意识,学校经常性开展优质课的评比活动、基本功竞赛活动、说课比赛活动、课件制作大赛活动等,因为精心组织,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广大教师受益匪浅。
只有多学习、多交流、多实践,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应对自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课改轰轰烈烈的今天,如果我们一味的按部就班,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动力,学校就没有了灵气,引领教师,成就教师,管理者责无旁贷。
二、课改离不开团队合作
一个人联系着整个教师团队,为了生存,我们需要同心协力,将我们所有的认知融会贯通为一个整体,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汇聚成一种巨大而清新的交响,那样的话,课改的春天还会远吗?
1、教师之间积极合作,善于合作。教师合作的平台主要借助于集体备课,我校集体备课的程序主要是(1)任务分配(2)独立备课(3)共同研读(4)共同修正(5)形成导学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成员之间通力协作,杜绝走过场,除了确立重点和工作任务以外,组内教师能结合自己的认识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相互借鉴一些好的做法,学习他人的教学优点,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合作交流,鞭策和提高自己;为了上好课,各位教师能反复修改导学案和课件,组内教师遇到教学问题,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彼此互助、不厌其烦,这样的工作热情着实令人欣慰。我们将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切磋的校园文化氛围,并以此来推进学校层次的提升和教学特色的发展。
2、学生“小组学习”人人参与,学会合作。
小组学习的环节主要是(1)自主完成导学案,(2)交流存在的问题,(3)相互展示,(4)相互点评、质疑,(5)总结反馈,(6)整理汇总。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为了更好的体现这些理念,我们制定了学生小组学习的流程和要求,严格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学会合作,学校开展评选“星级小组”活动,并把星级小组的评选纳入平时的考核中。每月将对评出的星级小组,制作成宣传展板在宣传橱窗中展出。公开宣传,以达到示范效应。
三、 课改要敢于大胆尝试
谋求课堂生活的兴趣,构建有意义的课堂活动,需要我们在平时工作中不断的尝试,每位教师都是学校的一分子,我们只希望自己能够静下心来,把课堂教学一节一节地用心“把玩”,并把教学过程中愉美的刹那、感动的心情,一字一句做成生活之细笔,为此,学校根据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对新课堂的构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努力把这些要求落实在教学实践中。
1、大胆创新,摸索适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还在于教师,我们并不缺乏先进的理论,我们缺乏的高素质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力打造“低耗高效”的课堂生活。时刻把握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要求,积极构建新课标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评价体系,每一位教师把“努力上好每堂课”作为自身工作的起码要求。《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形成了我校高效课堂的评价方案,对教师的集体备课,学生的小组合作、学生自学的行为等都予以了明确规范,并督促师生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开展教与学活动;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总结经验形成了“自主预习、探究问题,学案导学、训练运用,合作交流、相互释疑,展示点评、总结反馈,检测反思、清理过关”的教学基本环节。用适应新课改理念的举措来实现我们自身的“蜕变”,用我们的努力改变学生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学校开创性地使用了课堂练习纸,既节省了学生抄写作业的时间,又对老师关于练习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个学科规范了导学案的格式和要素,提高了教学有效性。由于每位老师兢兢业业的、开创性的工作,我们能做好自己的事情。近年来,学校的教学成绩在综合测评中,一直保持着良好发展的势头,这得益于每位教师的共同努力。
2、强化指导和督促,精心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常规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我们从常规教学入手,做到上课有要求、要求有落实、落实有反馈、反馈有检查,检查有评比,严格监控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力求教学过程的优化缜密。如有疏漏和不到位的地方学校及时给予指导和矫正,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深入细化了“常态课”的要求,认真琢磨“高效课堂”应有的含意,仔细推敲了“友善课堂”教学的举措等。要求教师课前反复思考“我应该怎样教才有效”,仔细揣摩“学生怎样学才有效”;课后注重反思和总结。“我这节课还有什么地方不够到位”,努力生成“共同研讨——行为达成——反思提升”的独特的教师学习方式。尽最大努力摈弃给课堂教学带来低效的因素,以最优化的设计来呈现课堂的完美过程。在巡查和反馈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改变约定俗成的教学方式,挖掘自己的教学特长,突破自己还不够完美的方面,用自己的努力赢得学生的喜欢。相反,不求上进,不求改变,我们必然会被新课改所淘汰。我们坚决反对用学生的“课外工夫”来弥补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避免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最大限度地实现“低耗高效”,努力促成课堂教学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3、化解疑问,用心探析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自古成功在尝试”,在改革中前行,势必会遇到许多疑问,比如教学进度紧张问题,比如后进生转化问题,比如提高素质与应试问题等等,结合课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能认真进行梳理和整合,及时发现和研究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普遍困惑和个别案例;问题及课题,为了寻找突破口,教科室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究、沙龙研讨,边实践,边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教师驾驭新课堂的能力。
总之,以质量求生存,凭智慧谋发展,规划学校的蓝图,谋求教师的提升,最终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我们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最终归宿,只要我们抱着“为了孩子的一切”的信念,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我相信,有春播秋种的人生意象,定会出现春华秋实的绚丽景象。为此,选准自己的园地,并在自己的园地深耕细琢,幸福愉悦的花朵定将灿烂于教学生活的这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