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计划
发表日期:2009/10/21 10:32:53 作者:无 有987位读者读过
铜井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一、德育指导思想:育人为本 德育为首 注重实效
本学年,我校德育工作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以《中学德育纲要》为理论依据,依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学校工作计划中对德育的要求,努力追求德育工作过程合理化和德育结果合理化的“双合理效应”,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让德育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每一个学生,科学把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在德育活动中体现为学生服务、给学生帮助的工作准则,做到“思想坚定,思路清晰,作风民主,工作尽责”,努力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不断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教”的联合,形成教育合力,突出教育实效,向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渗透德育,继续将“感恩教育”的德育主题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加强德育的“正导向作用”,教育学生懂得识恩、懂得感恩、学会报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德育目标:
继续坚持德育工作“六新”(①思想道德建设要有新提高;②班主任工作要有新水平;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有新突破;④班集体建设要有新进展;⑤学校德育工作要上新台阶;⑥德育针对性要有新成效)目标,以“感恩教育”为主要抓手,以“争做合格中学生,争创文明班级”为载体,巩固扩大“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成果,继续加强德育工作力度,努力创办“教师羡慕、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争取本学期德育工作成绩再上新台阶。
三、德育措施:
第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打造学习型、创新型、科研型的德育工作队伍。
德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树立“我就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全员贯彻“人人都是班主任,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形成“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学校德育氛围。工作中要不断寻找适合我校实际的德育工作新方法、新思路,德育处积极为德育工作者的进步创造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争取“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工作经验的交流,在不断学习、进步的基础上,将德育工作由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进一步向研究方向发展,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科研型”的德育工作模式。
1、德育处人员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协作有效。依据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各德育工作相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德育处人员要切实做好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工作。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管理。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排头兵”,是一线德育工作者,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成功的保障。本学期要努力构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踏实、热爱学生、心态平和”的班主任队伍;坚持做好每周一次的“德育天地”,不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交流会、班级疑难问题会诊会和成功德育案例汇报会,努力创造条件让班主任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或者将一些德育工作专家“请进来”,加强班主任的业务培训,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坚持考核制度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班主任工作汇报制和班级管理责任制,实行自评和实绩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让考核成为推动班主任工作的源动力;除努力提高班主任津贴外,坚决遵守学校关于“班主任评优评先、效能工资考核、学习培训优先考虑”的原则,把有形待遇和无形待遇结合起来;本着“人文管理”的原则,在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各个阶段,坚决做到给予班主任关怀和信任,班主任把德育当作“事业”而不是“任务”来做,在管理层和班主任之间建立情感链接,形成德育合力,全面提高我校的德育质量。
3、部门协作,齐抓共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努力贯彻“学生行为无小事,生活处处是教育”的观念,把学校德育开展为“全员德育”;学科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班主任、科任老师要形成班级德育合力,共同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共同解决班级存在的问题;加强班风建设,充分利用好班级干部和团员同学,将德育由“他律”转变为“自律”,形成“自我德育”的良好氛围,争做“文明学生”,争创“先进班级”、“文明班集体”;建立健全校外德育基地,加强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家(电)访工作,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加强“三教”结合,形成“社会德育”合力。
4、争取德育课题化,创科研型德育。加强德育工作的研究,走德育特色之路,提高德育质量。要充分利用“体验式德育”全面实施的时机,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在注重德育实践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德育科研课题,争取我校德育工作上档次,成品牌。
第二、以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初中阶段的教育归根结底就是行为习惯的培养,而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1、明确常规管理策略:抓好初三、稳定初二、带动初一。实行分段管理,建立德育处、年级主任、班主任层层负责制。各段、班要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德育内容和目标,充分体现德育工作的整体性、阶段性和实效性。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把常规管理制度化,把良好行为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2、继续加强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本学期,德育处将继续安排专人负责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自理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要求,以及学校的实际,将生活教育质量作为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的培训和指导;充实保卫科人员,加强安全防范,把安全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紧密结合,防微杜渐,保证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注重值日老师工作的实效性,保证学生生活的质量;班主任、值日老师管理工作要密切配合,经常沟通,杜绝管理真空;加强学生就餐文明教育,杜绝餐厅秩序混乱和故意浪费现象,把“感恩”教育引入生活教育。
3、开展班级间的卫生竞赛、纪律竞赛等行为规范竞赛活动,使“争做合格中学生,争创文明班级”的工作目标真正成为引导同学们积极进取的导向牌;加强荣辱观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学生正确识别真善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
4、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品德素质和学习素质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健全学生成长档案。
5、树立“安全问题无小事”的思想,加强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学校、班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责任关系要层层落实到位,层层负责。把牢安全“四关”:一是教育关,安全问题要天天讲,时时讲;二是出门关,规范出门单的开具和管理;三是档案关,对特殊学生和问题学生一定要建立专项档案;四是检查关,校园安全检查要制度化,要勤查安全岗,勤查教室、勤查网吧等,防患于未然。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优秀的文化引领学校的文明发展。
德育处将加大力度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主体融汇到文化生活中去,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发展,在活动中提高素质,陶冶性情,提升思想境界。
1、认真做好每周一和重大节日的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的演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
2、积极开发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情感;
3、开展“读书节”、“文化节”等文化活动,为德育和艺术文化教育结合创设平台;
4、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五爱”教育。
5、开展法制宣传、健康宣传、网络教育宣传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用健康的文化抵制不健康的低俗文化。
6、充分发挥团总支、学生会及红十字会的作用,积极做好血防教育。
二00九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