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7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陈道胜
发表日期:2007/11/21 20:35:48 作者:无 有1652位读者读过
南京市2007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编号:
姓 名
|
陈道胜 |
所在学校 |
江宁区铜井中学 |
邮 编 |
211162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中高 |
学 科 |
政治 |
文化程度
|
本科 |
所在区县 |
江宁区 |
电 话 |
13912974919 |
课题名称 |
《开卷条件下探究初中政治课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 ||||
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
课题界定: 1、开卷条件:近年来,我市的政治学科不断进行改革,其中开卷考查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为政治课教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开卷不是要求的降低,相反,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政治觉悟的要求更高了,对摒弃应试教育下的死记硬背意义重大。 2、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3、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政治课也必须通过阅读去理解,接受命题,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是指在教师的科学诱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为前提,以现行政治教材为基本研究内容,努力拓宽政治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政治知识、提高政治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的教学方式。 4、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是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是相对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而言的。 理论依据: 1、教育学、心理学依据: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主体对对象的感知常常是以主体的需要、爱好、理解为原则进行感知取舍的。当学生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形成一种探求的欲望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从事自己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感知文本,有助于理解吸收,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2、以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为指导。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人的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2)人的社会属性即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3)人的潜能的全面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这就给我们指明了阅读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向 4、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等现代学习理论为支撑。①、建构主义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儿童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知识和行动策略。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与组织下有目的地获取知识的认识活动,这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者的对象。②、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有七种智能,在传统的教育中往往只偏重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忽视了个体的其他智能,不利于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和培养人才。因此,在教学中,通过阅读开发中学生的各种潜能,并使这种潜能外化为实践的能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与学的方式,建立生动活泼、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形式。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 1、课题研究的背景: 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有主动获取知识的需求,有强烈的表现欲,有得到自我实现时的高峰体验。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学生这一重要教育资源,发展学习主体,是当今教育工作者迫切思考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进入网络信息社会,教育理念和教学观点的变化,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课程、教材、教法的出台。就政治教学的活动来看,已从单一的书面文字阅读,转为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成为现代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学生面对多门类学科的学习,生活的丰富和节奏的加快,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 ③目前政治课教学现状说明:缺乏阅读,难以把握和理解政治文本,对政治术语及原理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还欠缺,有必要提高政治阅读的实效。
2.课题研究的意义: ①有利于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驾驭政治原理和知识的能力,为学生适应开放式的考查方式提供学法指导。 ②进一步探讨和研究阅读教学在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贯彻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方法指导。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积极意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开卷条件下政治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学生驾驭和组织语言和整理思维有重要的帮助。 ③有利于落实和贯彻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和接受政治知识的局限性。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研究的内容: ①本课题旨在研究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通过阅读教学的手段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探索阅读教学的多类型性,方法的多样性。 ②注重研究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阅读,探究掌握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研究和创新的能力,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益。 ③阅读教学对于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解读,阅读教学在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个性特征和要求,阅读教学对于贯彻新课程要求、对于开放性考查、对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的诠释。
| ||||
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
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2007.8—2007.10):研究准备阶段。论证课题,做好课题申报的有关工作;开展本课题及相关理论学习,收集编纂理论学习及经验总结参考资料;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 2、第二阶段(2007.11—2008.10):研究实践阶段。结合政治教学实际,开展课题实践和探究,总结教学经验,撰写论文。 3、第三阶段(2008.11—2008.12):研究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
研究的主要方法: 1、用文献法进行理论基础的搜集和学习研究。 2、用行动研究法对理论与方案进行探索、实践。 3、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的认识、体会及外地、外校的有关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对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分析总结,测验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
1. 课题研究的条件: ①校本培训以及新课程的学习,为开展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如何创新政治课堂教学新的模式;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贯彻新课程要求和精神;如何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关注学习过程的生成等。 ②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本人尝试把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运用于政治课教学的的实践,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实践经验。 ③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和开放式考查方式的诞生以及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理念的转变等提供了内涵发展的氛围,尤其是科研氛围的营造,对于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④学校对科研发展的重视和教育形势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
2.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①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政治课堂教学新的模式,对贯彻新课程要求和精神,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关注学习过程的生成具有推动作用。 ②对于探究政治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的创新意义重大。 ③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积极意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开卷条件下政治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学生驾驭和组织语言和整理思维有重要的帮助。
| ||||
区(县)教科研主管部门意见 |
| ||||
市教育局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