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12-20-12

您的位置 >> 教育科研>>校本培训>>正文

让“教”“研”“训”同舟共济

发表日期:2011/12/6 13:59:26 作者:无 有1000位读者读过

摘  要:

     校本培训工作是一项常规工作,但在实践中,培训和教学常常是各走各的路,如何通过培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通过培训助推教学的发展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命题,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性,达成培训的减负增效是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本文结合学校开展的具体实践,对校本培训中的认识和思考加以提炼,期望从反思中获得点滴提升学习力的智慧。

关 键 词: 校本培训; 课题研究; 教研;  年级组;

“教师强则学生强,学生强则学校兴”,“一个好教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学生,一个好的师生团队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们精心挖掘校本培训工作中的亮点,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做了大量细致而有意义的工作。一方面我们要竭尽全力抓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在新课程改革和学校内部机制不断健全的条件下,我们有效地把教学实践中的几个环节进行了融合,探索出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教师培训方式,让教师的专业发展获得了新生。

一.以课题为抓手,把培训落实在课题研究中。

教科研的发展态势要求我们必须扶植教师的科研技能,要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和专业素质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智慧,求得教师的发展。借助课题的研究来提升教师的智慧生存能力,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指导。

1.以学校规划课题为内驱力,促科研能力的提高。作好各项课题申报的宣传和指导工作,严格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在学校内部形成教学研究的好风气,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2.加强课题的指导,让学习具有针对性。个人课题的发展还有许多值得开垦的地方,善于运用课题引领教师深入教学实际,确立研究主题,课题的生成需要广大教育者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完善、去丰富。解决课题研究务虚的困惑,唯一的办法是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主动把校本培训的主题与课题研究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齐头并进,在平时的业务学习期间,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指导,结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性地开展以课题组为单位的科研沙龙活动,激发全体教师参与学习和培训的热情,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以课题组为培训单元,提高教师的反思水平和业务素质,让课题研究为教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做到研究有所得,学习有现实意义。

3.完善教师评价与考核。把课题研究纳入到成果考核中去,把它和绩效考核捆绑在一起,形成校本培训的长效机制,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开展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让校本培训工作变成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需要。

二.以教研活动为契机,把培训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

为教师“充电”,人离开了学习就会停滞不前,为此,把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变成一种学习提高过程,集体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没有疏漏的环节,力求每个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都得到重视,努力生成“共同研讨——行为达成——反思提升”独特的学、教、研的方式。集体备课,相互研讨,这种教学经验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研究教学必须从学习开始,必须把重点和突破口放在对教学理念的引领上,领着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奔跑,为了让每个教师都能“动”起来,我们着力通过培训和学习来引领广大教师。           

1.关注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了高效课堂22条、导学案的编制与设计的要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与要求、新课堂学生展示的要求等等,教师只有把课堂掌控能力提高到教育智慧的高度,“动态生成”的新课程理念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变成现实。

2.为骨干教师“量身定做”,确立培养计划。把教师个人成长作为学校发展中一项硬性任务来完成,为此,对骨干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设置规定性的动作,必须要有个人课题,必须要有公开课观摩,必须要有论文获奖等,把对个人的要求带到平时的活动中,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有评估。

3.成立青年教师发展班。为了使三十五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熟、成名,学校专门成立了青年教师发展班,举办新教师座谈会,从学校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角度鼓舞和激励新教师。为年轻教师的发展指明方向、明确任务,变“自由”成长为有计划的培养。

4.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教师们的表现也是参差不齐的,为了使新分配的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改发展的需要。每学期开学初,在教师大会上签订师徒结对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并在学期结束时进行考核评比,评选出优秀的师徒,给以表彰,让新教师尽快成长。

5.开展“同课打擂”活动。为了展示教师个人风采,为了激发教师竞争上岗的意识,学校经常性开展优质课的评比活动、基本功竞赛活动、说课比赛活动、课件制作大赛活动等,有精心组织,有良好的考核制度,活动就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广大教师受益匪浅。

实现科研与教研的有机结合,才能让教师做有所得,思有所获,“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如果我们一味的按部就班,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动力,学校就没有了灵气,引领教师,成就教师,管理者责无旁贷。

三.以年级组为单元,开展互助合作式培训。

教师是年级组中的一分子,我们只希望每个教师能够静下心来,把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用心地“把玩”,并把教学过程中愉美的刹那做成生活之细笔。

1.很抓年级组常规培训。常规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为此,我们从年级组常规教学入手,做到上课有要求、要求有落实、落实有反馈、反馈有检查,检查有评比,严格监控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如果哪个学科,哪个环节出现了遗漏和不足,我们会及时进行反馈和矫正,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和帮扶,从年级组当中选出的优秀教师和班主任开展相互间的交流学习研讨活动,从教材、从思想、从方法等方面来拓展教师课堂教学的空间。无疑,这种富有成效的培训方式对于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开展“请进来”与“走出去”的研习方式,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热情。“请进来”:学校积极承办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由我校青年教师与市、区名师同台亮课;邀请名师和教育专家到我校开展培训和讲座。“走出去”:组织骨干教师到外省、市观摩听课、听讲座;组织本校教师到课改试点学校开展学习研讨;组织毕业班教师到先进学校开展对口交流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提高教师学习的动力和责任心。

3.定期进行校级教学经验交流。让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在全校范围内作经验介绍,宣传和推广身边的典型;让在课改中敢于创新,大胆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师上示范课、开讲座,为教师树立改革的榜样,用典型的事例来引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总之,科研、教研、教学始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让培训融入到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去,方能显现校本培训的无限魅力;方能提高校本培训的有效性,只有三者共同乘上教育教学的“龙舟”,使它们有效统一、形成合力,培训工作才能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