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课题”申报范例
发表日期:2009/11/10 9:41:30 作者:无 有1053位读者读过
南京市2008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
南京市小行小学 董云
编号 |
|
类别 |
小语 |
课题名称 |
小学生“作文写生”之研究 | ||
课题的界定 |
“写生”:对着实物或风景绘画(《现代汉语词典》)。 “作文写生”:就像写生绘画一样,让学生对着实物、风景、场景等现场写作。 “小学生”‘作文写生’之研究”:小学生处在作文初步的铺垫阶段,这一阶段应该以记实、仿写为主。本课题意在研究小学生通过类似“写生”的方式,用记实写作训练记叙文写作,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 ||
课题的 理论依据 |
“发现教学理论”: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主要是遵循其特有的认知程序。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师的角色在于创设可让学生自己学习的环境,而不是提供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因此,积极倡导发现法,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是极其重要的。让学生走近自然,走入社会,成为学习者,成为主动者,是本课题的愿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增加一个“互动”的环节,作为“刺激”与“反应”的“桥梁”。一改“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刺激——反应”的简单方式。“互动”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被突出,而这一“互动”环节一是需要学习者具有“反应”的能力,二是能够和教师进行互动。本课题试图通过提供实物、风景、场景等,架起“刺激”与“反应”的桥梁。 “无意注意的心理学”:心理学在“认知过程”中强调“注意”的心理过程,作为心理活动的调节机制。其中,“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有:刺激物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新异的刺激物等;人的主观状态,如人的需要、兴趣和情绪状况等。“作文写生”能够极大地调动小学生的“无意注意”,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主体性教育理论”:学习的效果与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学生的“主体性特征”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作文写生”正是一种积极的“主体性”教学过程。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效果的必要性。在所有的学科教学之中,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正是因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语文教学效果从某种角度说,决定了其它学科教学的质量。 2.语文学科的“交际性”,决定了作文训练效果的重要性。语文学科“听说读写”是四大能力,其中“说”和“写”都与作文教学密切相关。语言类学科的“交际”能力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交际能力又与表达能力相连,这种能力必须从小开始训练。 3.作文教学的“生活性”,决定了作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从理论到理论,从方法到方法,这样的作文教学必然是低效的教学。作文的“生活性”要求写作教学应该与自然、社会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入生活,写所见所闻所感,这样的作文才能有效。 4.素质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教育应该走入社会。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育方针也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作文写生”引导学生走入社会,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1.小学生“作文写生”的目标制定。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制定切合小学生“作文写生”的目标。目标应该指向学会简单的写景、状物、叙述场景、白描事件等,以积累写作素材,培养相应的能力。 2.小学生“作文写生”的资源开发。作文内容应该在写景、状物、简单叙事上,而决定内容的关键因素在于资源的开发。应该从校园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活动资源等方面进行系统调查和全面开发。 3.小学生“作文写生”的策略探索。一是“作文写生”的组织模式(时间、地点、交通以及其它安排),二是“作文写生”的现场指导(写作对象、辅导形式、基本要求、注意事项等),三是“作文写生”的批改与评价(现场批改、现场交流,橱窗展示,写生竞赛等)。 4.小学生“作文写生”的读写结合。首先,小学生“作文写生”当然不能与语文阅读教学相脱离,应该根据阅读教学的实际设计“作文写生”,这样的读写结合能够提高效果。其次,小学生“作文写生”还需要与课内作文训练体系和要求相结合,最好能够将课内的作文教学最大程度地改造成为“作文写生”。再次,小学生“作文写生”还可以和其它学科教学进度结合起来,比如科学课、思品课、英语课、数学课等,充分挖掘其它学科的教学资源,为“作文写生”服务。 | ||
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
1.调查研究阶段(2008年 5月——2008年9月):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教育调查法。 研究“作文写生”当前研究现状,挖掘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中可以利用的“作文写生”的资源。采用调查法,了解学校、家庭、社区等“作文写生”的教学资源。 2.课题实施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7月):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 分成三步:第一步,从课堂到课外,学习描写实物;第二步,从校园到家园,学习写景状物;第三步,从学校到社区,学习简单叙事。选择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进行质性研究,并进行个案研究。 3.课题总结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1月):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整理研究资料,提炼研究观点,总结研究结论,分析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辨证思考,填写研究报告,撰写研究论文,准备过程性资料,申请结题鉴定。 | ||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
1.研究条件 研究者具备比较充分的研究条件:研究者系小学语文教师,身处语文教学一线,符合“行动研究”的要求。研究者具有一定的语文教育经验:研究者有数年的教学经验,并且善于反思,对于语文教育有过较多的思考。研究者具有相当的研究能力:正在研究南京市第二期“个人课题”《小学三年级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谈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在《南京教育》上发表。 2.研究成果 (1)调查报告:“作文写生”教学资源的调查报告;(2)教育案例:“作文写生”研究案例;(3)研究报告:小学生“作文写生”研究报告;(4)教育论文:《小学生“作文写生”的尝试与反思》。 | ||
区(县)教科研主管部门意见 |
| ||
市教育局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
|
注:1、本表中类别可分为中语、小语、中数、小数、英语、思品、德育(包括心理教育和班主任工作)、化学、物理、历史、地理、生物、科学、幼教、职教、信息、音乐、体育、美术、科研、教管、卫保、特教、其它等24类。
2、本表系市级课题专用申报表,各区、各校在使用时,可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