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下乡镇初中高效能科研管理制度的建构与实践》
发表日期:2014/9/11 0:00:00 作者:陈道胜 有1426位读者读过
附件三:
市级“一主两翼”重点研究课题申报表
单位名称(盖章):南京市江宁区铜井初级中学 | ||
单位负责人姓名:魏红保 |
联系电话:02586122442 | |
课题负责人姓名:魏红保 |
联系电话:13851419466 | |
课题名称 |
《新环境下乡镇初中高效能科研管理制度的建构与实践》 | |
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
1、课题的界定 (1)新环境:首先、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践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面对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现代学校管理体制面临诸多新挑战和创新。其次、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人才的标准也有了提升,时代的发展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管理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已成了燃眉之急。第三、学校硬件条件的改善和软件建设如教师的认知结构、师德评价标准、传统管理模式的滞后和现代学校教育发展新的诉求等也“时过境迁”,另外,社会各界对学校发展的关注程度、焦点、期望与要求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学校教育是一个社会工程,要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以上是必须考虑的变量因素。 (2)乡镇初级中学: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束缚,乡镇初中在办学条件、人力资源等方面还处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薄弱阶段,所谓乡镇初级中学是特指和城市发达地区的学校发展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学水平等方面相比明显滞后,规模不大,生源复杂,而义务教育的责任重大的初级中学,乡镇初中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 (3)效能:是组织在一段时间内其目标有效达成的程度,由此可见,管理效能是学校领导在规划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和社会效益,以达成其办学目标的效益。它所要研究的是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行为能力的体现,是管理水平高低的评判标准。 (4)建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构思并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此处是指用心思酝酿并创设使形成,即构思并创设高效的管理体制。 (5)《新环境下乡镇初中高效能科研管理制度的建构与实践》课题解读:在新的教育环境背景下,乡镇初级中学构思和创设高效益的科研管理体制的研究和实践,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高现代学校的管理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2、理论依据: (1)最优化理论:当代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任务、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教师者对教学过程做出的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一种最适合于某一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模式,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优的作用,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最优化理念引入到学校管理体制中,意味着教育管理者要在现代学校管理中与时俱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有利于产生高效能的管理行为,进而形成高效的学校管理制度。 (2)控制论:控制论的研究对象是控制系统,这类系统的特点是其要根据周围环境的某些变化来决定和调整自己的运动,而系统与环境之间及系统内部的通讯信息的传递,是实现系统目的的基础。控制论是一门以揭示不同系统的共同的控制规律为理论目的的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理论,它不仅从事物的质的方面而且着重从量的方面去发现各种控制系统的共同规律,并把反馈方法作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达到优化控制目的的有效方法。控制论观点对于我们实现学校的高效管理,构建优化的学校管理系统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3)系统论:采用逻辑和数学的方法考察整体以及整体和局部的属性和关系,并选取部门的最佳结合方式,借以达到整体的最佳效果,运用于教学系统中,比如课堂教学效能,人事管理效能,备课效能。 (4)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性的,学习的本质起源于主体的实践活动---主体与外界的交互行为及其内部认知加工过程,是主体通过活动对体验的内化、知识意义的生成和人格精神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关于学习活动的建构对于学校管理的意义在于管理者应根据管理实践,不断生成、建构和健全管理体制,以适应学校的新发展。 | |
研究目标 |
进一步摒弃农村初级中学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困境;在新环境下探索出农村初级中学高效能的科研管理体制,构建高效能科研管理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努力提高学校科研管理效益;进一步增强农村初级中学关于现代学校的管理能力;促进农村初级中学在现代管理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农村初级中学义务教育办学水平。
| |
研究过程 |
本课题的研究于2013年7月开始,到2015年6月结题,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7月至2013年9月)确立方案阶段:此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明确任务,领会精神,学习理论,制定实验方案,结合学校自身管理实践,进行课题的论证,落实实验教师,确立研究课题,完善之后上报主管部门,申请为市级课题。 一、当下乡镇初级中学科研管理效能的调查与反思。 1、新环境下,学校科研管理效能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2、新环境下,学校教师培训管理效能的现状与思考。 第二阶段(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深入实践阶段。此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开展对课题的理论实践和研究,结合学校自身管理现状,以本校科研管理体制为主要研究对象,组织课题组人员边实践边研究,不断反思和完善管理体制,探索出在新环境下提高科研管理效能的策略和举措,形成高效能科研管理的制度。 二、新环境下高效能科研管理制度的建构。 1、科研管理目标的设计。 2、科研管理与学校其他管理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3、科研管理效能评价量化标准的探讨。 第三阶段(2014年11月到2014年12月)总结提升阶段。此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总结、分析,提炼研究成果,汇编各个子课题研究资料,撰写子课题实验报告,不断完善学校科研管理制度,提炼和总结科研管理中的亮点和经验。 1、相关子课题研究成果汇编。 2、高效能科研管理制度的建构与形成。 第四阶段(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成果展示阶段。完成学校关于高效能科研管理体制的实践研究报告,汇编各个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在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学校科研管理体制,汇编成册,发现亮点,反思不足,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更新和健全学校管理体制。 1、高效能科研管理体制建构与实践研究报告。 2、学校科研管理成果经验总结。
| |
预期成果 |
1.从学校管理的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现状摸索出适合乡镇初中高效能科研管理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自身运用现代教学理论驾驭学校管理的能力,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提高初级中学义务办学水平。 2.从行政管理角度出发,教会管理者掌握科学管理理论,探究适合学校特点的有效管理行为和策略,提高学校决策水平,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使学校管理走上科学、智慧之路。 3.结合学校具体的教学实践,努力构建和完善学校各个方面的管理体制,让学校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更加富有激励性;使学校管理走向民主科学的高效态势。 4.通过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反思与分析,能够让我们反思和矫正管理中的不足,借鉴和学习他人先进的管理经验,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深化现代学校管理理论,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打造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体制。
| |
所在学校意见(盖章) |
| |
区教育局意见(盖章) |
| |
市教育局审批意见(盖章) |
| |